搜尋按鈕圖
重要消息
23 小乘出離心
小乘出離心
  今天再談一下「小乘出離心」。
  當年,釋迦牟尼佛假如是在皇宮裡面繼續當王子,承繼了淨飯王的王位,那麼,釋迦牟尼佛很難有機會能夠開悟,也很難有機會在這個世界上很聞名。祂假如沒有出離的心,祂根本不會開悟。祂就是結婚、生子、繼承王位、死了,就是這樣子。甚至於不必祂的得到王位,早就整個釋迦族統統滅亡,祂也在死的行列。所以小乘的出離心很重要。
  釋迦牟尼佛剛開始修行,就是因為有出離心。人生很短,沒有出離心,怎麼修行?所以,祂離開王城所修的法,剛剛開始統統都是小乘,沒有所謂的大乘思想,也沒有所謂的度眾生。等到開悟以後,祂再回到王宮,度祂的父親;到天上度祂的母親。到天上度祂的母親,才有(地藏菩薩本願經)。
  目前,中國所講的佛教思想,大部分是大乘,批評小乘批評得很多,其實,是不對的。你批評小乘,就等於批評釋迦牟尼佛一樣。小乘,主要是出離心重。大乘,當然有大乘的好處,但壞處也不小。因為,在世間跟世,俗人混在一起,混久了,難免就會有染心,心就會被污染。
  小乘思想,有幾點很重要,就是:
  「心要依於法」,心是完全在於佛法上。
  「法依於窮」,佛法必須要得到明白跟開悟,叫做窮。
  「窮依於死」,每天都要想到死,才能夠開悟,死就在目前,叫「窮依於死」。
  「死是依於巖」,他們古時候修行不住家裡,就住在巖洞。生時一直修佛法,到死的時候,就是在巖洞,叫「死就依巖」。
  出離心很強,才能夠修小乘,能夠自己得到開悟,能夠修行成佛。釋迦牟尼佛也是修小乘,不可以毀謗小乘。在密教,密勒日巴也是修小乘,祂有沒有度眾生?有!但一生當中,祂沒有開堂,沒有建廟,統統都住在巖洞。祂沒有蓋廟,沒有上台說法,祂就住在巖洞。你有緣眾生,你就到巖洞來做依止。
  密勒日巴,不是沒有想到要度眾生,他有想。祂得到喜金剛的果位的時候,曾經可以飛騰,就是坐著,可以飛騰空中,可以在虛空中飛行。祂那時候,也想出巖洞,去度眾生。但是,祂心中又回想,出去的話,難免跟世俗人打成一片,唯恐有污染,不如在巖洞裡面,時時修法迴向給眾生,一樣的。
  所以,小乘,你不可以批評。因為,祂在巖洞裡面一個人修行,祂也是時時在憶念眾生,也是時時在入三摩地,也是在轉法輪。祂將所有眾生迴向給佛,也是在度眾生。不可以講:「小乘就不度眾生。」。祂們也是在度眾生。密勒日巴的成就,雖然是小乘,事實上,祂在入三摩地的時候,就已經在轉法輪,在度眾生。
  所以,小乘跟大乘,其實是沒有分別。只是,小乘出離心重,祂喜歡自己一個人修行,不喜歡跟眾生在一起,這是祂修行的方法。
  不過,小乘在修行,也很容易成就,因為不管是在睡覺的時候,也是在修行;醒著的時候,也是在修行;飲食的時候,也是在修行;甚至上廁所,也是在修行。對一切事情,他都時時心依於法,法依於窮,窮依於死,死依於巖,這個也是很偉大!
  前幾天,我跟幾個弟子一起出去,有一個人,他問我:「盧勝彥,也許十年後,二十年後,那個時候,你會怎麼樣?」。他問我,會怎麼樣?按照他的想法,我會蓋很多很多的廟,度很多很多的眾生;有自己很多很多的房子;有很多很多的車子;有很多很多的弟子;一切都是很多,他認為,我越來越多嘛!從來沒有越來越少。
  我的回答是:「十年、二十年後,我什麼都沒有」。他感到很奇怪,他說:「一般來講,你度眾生,只有越來越多,人家給你的供養越來越多,房子越來越多,車子越來越多,土地越來越多,廟越蓋越大,怎麼會什麼都沒有呢?」。
  我老實告訴大家:「我將來也是依於巖洞。心依於法,法依於窮,窮依於死,死依於巖。」。死了,就挖一個洞把它埋了,不是依於巖洞嗎?我將來,有一天就是完全消失在地球上。
  我跟那個人講:「那個時候,地球上沒有盧勝彥三個字,一切歸空。」退隱的時候,什麼統統沒有,一切歸空,所以,修行的偉大,就是在這裡!
  小乘思想也是很偉大,祂一生要成辦這個成就。你想想看,顯教要三大阿僧祗劫,才能夠成佛,小乘思想跟密乘思想都要在一生當中給它成就。要在一生當中成就,你時時刻刻不用你的念、你一生的行、你的言語去修行,那裡能夠成就?
  所以,釋迦牟尼佛一定要出離,密勒日巴一定要出離,很多大成就者都是出離,才能有大成就。你一邊做生意,一邊賺錢,又要養老婆、養小孩子,有時候,還想娶第二個老婆,你還會成就?那不可能的事情。
  所以,我們修行人,無論吃飯、睡覺、上廁所,不管何時何地,甚至於唱歌、運動都是在修法─心依於法。
  嗡嗎呢唄咪吽。                
一九九○年十二月十日